网联工业 赋能制造
洞察资讯
聚焦您关心的

中国信通院郝献举:标识生态培育要发挥龙头带动|"走读" 标识

2024/3/18 10:04:23

进入万物互联时代,人、事、物都可通过互联网连接起来,工业领域,发挥连接作用的是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当前,自主可控、开放融通、安全可靠的标识解析体系全面建成,有效服务多个万亿产业集群,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

为展现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在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实现数实深度融合、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中的战略性支撑作用。中国信通院联合主流媒体启动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创新发展系列调研,通过“走读”标识,助力“贯通”。

当前,广东省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以新担当新作为创造广东新型工业化新辉煌。让我们跟随南方日报一起深度对话,标识解析体系对数字化转型观察。

“当有代表性的大企业参与进来,引领建设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行业内将形成多个二级节点的联动场景,实现标识解析的生态大发展。”

郝献举

中国信通院广州运营中心郝献举认为,标识解析体系建设的下一阶段将会是生态大爆发和应用广泛被使用的阶段,随着标识解析在产业中的深入应用,企业会自发探索标识契合自身的生产和发展需求来使用。


破解工业互联网的底层联通问题

南方+:发展工业互联网与标识解析建设,对推动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有怎样的意义?

郝献举: 国家高度重视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工业互联网已经连续5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工业互联网已经成为推动制造强国、网络强国的重要支撑,对促进产业生态、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深化供给侧改革、加快现代经济体系建设等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南方+:从建设与应用的情况来看,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在哪些行业的落地上接受度比较高?对行业发展带来了哪些价值?

郝献举: 随着应用的深入,标识解析在多个行业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如装备、家电制造、环保等行业都有比较好的应用场景。广州的博创智能生产注塑机,帮助企业通过云MES平台管理和生产注塑产品,标识和云MES结合,为众多企业提供溯源能力和“一物一码”能力,对高附加值的注塑品提供了有价值的标识应用。

南方+: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的建设和发展,催生了哪些创新应用?未来还将在哪些领域产生新的价值?

郝献举: 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的建设和发展,不但催生了很多创新应用,还带来了很多创新的应用模式,黄埔文冲船舶公司通过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统一了集团的编码规则,极大提高了非标件和硒装件的管控效率,让物资流转更加顺畅。中山铧禧通过标识解析体系,实现了企业由装备制造,转型到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通过标识管控质量,打造过程检测和云认证的创新模式,给产业发展和企业品牌的塑造带来了新的思路。

此外,标识解析在激活数据要素价值、助力“双碳”目标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工业场景和互联网场景不同,要激活数据要素价值,首先要让数据“跑出来”,制造业中大量的数据存在“异主、异地、异构”的问题,标识解析体系就是一套能够解决这些问题的工业互联网底层联通的技术体系,有效释放数据要素价值。另外在“双碳”领域,标识解析对碳排放、碳资产、绿电等场景都有应用,对碳达峰、碳中和的实现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加快生态和应用场景培育

南方+:接下来,如何让更多同类型企业参与进来,共同拓展标识解析的应用广度与深度?

郝献举: 目前,标识解析体系的建设基本上在各行业都有了一定的反响,并且在诸多龙头企业中得到了率先建设和应用。下一阶段将会是生态大爆发和应用广泛被使用的阶段,随着标识解析在产业中的深入应用,企业会自发探索标识契合自身的生产和发展需求来使用,这一阶段是可以预期的商业化和市场化的必然阶段。在市场集中的行业,龙头企业的带动效应可以推动二级节点产生大量应用;在市场分散的行业,大型企业可以建设多个二级节点,最后形成行业内的多个二级节点的联动场景,实现标识解析的生态大发展。

南方+:当这么多企业纷纷接入进来,如何提升“从建到用”的活跃度?

郝献举: 标识的注册量代表了一部分已有的存量的工业场景生产要素的数字身份,另外一部分是新增的数字身份。我们做过统计,应用最多的应用场景是追溯应用,占据了大部分的标识注册量,而追溯的解析场景,在实际场景中并不会被频繁调用。随着生态和应用场景的培育,标识的解析量将会迎来爆发式的增长。

南方+:在繁荣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生态建设方面,您还有哪些措施与建议?

郝献举: 标识解析体系正飞快奔向下一阶段,我们认为,一是从重视节点的建设转变为重视应用;二是重视特殊场景的解决方式方法,例如主动标识芯片场景;三是开展有序的行政许可申请工作。这需要各界都参与进来,群策群力让工业互联网和数字化转型的意识渗透到制造业的方方面面。


“外溢效应”将加速释放

南方+:企业在标识解析的建设与应用过程中,主要面临哪些挑战?

郝献举: 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对工业互联网的认知问题,另一方面是工业互联网和企业内部的流程、软件、管理制度的融合问题。对此我们建议,企业对现有的工业互联网政策、技术体系要有全面的认知。工业互联网和数字化转型对大部分企业来说是“一把手工程”,领导层的认知决定了推进工业互联网的深度和广度。领导层需要结合企业的瓶颈和问题,尝试在工艺、工序、上下游的协作上进行突破,通过实际场景带动标识的实际应用。

南方+:对企业来说,标识解析的建设是不是很难在短时间内很难看到明显的经济效益?

郝献举: 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属于“新基建”中的一部分,所有的基础设施建设都有这样的特征,一是回报周期长,二是很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间接的。比如,高铁经过十数年的建设,不但升级了慢速的客运货运体系,还给高铁沿线各停靠站点带来了巨大的间接效益,这种基建项目并不能用一个简单的项目投资回报来计算。

标识解析也是这样的。它能够最大程度地带来数据的互联互通,而这一点正是工业互联网中最复杂也是最难的部分。规模化的应用能够通过资本的发酵带来滚雪球式的发展,解决了资本想要进到工业互联网却苦于没有明确投资回报的问题。因此,标识解析给一部分企业带来的是直接直观的经济效益,但是从整个工业互联网领域来看,它带来的更多是间接效益。


【采写】南方+记者 郜小平

【调研】高欣 王子彰

【出品】南方产业智库